为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bevictor伟德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第16期于2019年11月4日下午在学院楼105举行。本次学术沙龙主讲人为18级会计学硕班汪洋和倪楷伦同学。bevictor伟德柯东昌博士、张安军博士、18级和19级全体会计学硕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首先,汪洋同学讲解的文章题目为《高管薪酬粘性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掏空视角》。该文章通过构建引入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委托代理模型,基于掏空视角探究高管薪酬粘性形成机理,并以 2013-2017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如下四点结论: ( 1) 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特征,掏空程度越高,薪酬粘性特征越明显。( 2) 掏空程度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加剧作用因高管持股比例或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低差异而产生突变,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 3) 高管持股比例高于门槛值时,掏空程度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加剧作用更显著; 反之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则不明显。( 4) 大股东持股比例在门槛值以下,大股东掏空行为明显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特征; 当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门槛值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其次,倪楷伦同学讲解的文章题目为《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影响公司费用粘性吗?》。该文章以2001~2015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费用粘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费用粘性越低;(2)区分公司的产权性质,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非国有公司,在国有公司不存在;(3)区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不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发挥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体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未体现出显著的效果;此外,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有益于费用粘性的降低。本文较为全面地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展现了股权结构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同时也肯定了中国背景下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积极意义。
最后,在两位同学精彩的讲解之后,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点评。总结来看,张安军老师对汪洋同学选的文章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文章的选题具有意义,文章的一个亮点是结合了第一类和第二类委托代理理论,而且视角很新颖,在双重理论框架下研究高管粘性薪酬。这对同学们今后的论文写作是一个新的启发。张安军老师还详细讲解了文章数据选取的理由,提醒我们应注意不能遗漏变量,否则会出现遗漏变量偏差。
柯东昌老师对倪楷伦同学选的文章进行了点评,而且还和主讲同学关于文章的细节进行了热烈讨论。柯东昌老师指出该文章理论部分简短,但是后面的数据研究分析部分较为仔细,属于“小题大做”,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在最后,柯东昌老师还提醒了我们以下几点:第一,在写论文时,假设不宜过多,最多三个假设;第二,可以通过分组来规避多重共线性的情况。这次的学术沙龙值得我们学习和交流。
至此,本次学术沙龙圆满落幕。bevictor伟德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创造了大家分享和展示学术魅力的舞台,提升了研究生们对科研的热情。本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也让我们对下一次学术沙龙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