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浙财院〔
2003〕
176号)和《浙江财经学院“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浙财院〔
2006〕
219号),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浙江财经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按照省和国家有关文件并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章 申报与立项
第三条
范围
申报课程必须已在公司全日制本科各专业连续开设
4年以上,且是校级一类课程,课程建设卓有成效,一般应是学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第四条
条件
1、申报课程原则上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不少于
3人,数量应满足教学需要,结构要合理,根据课程需要,配备一定的实验教师和助教;
2、申报课程应有较高水平的系列化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或习题,教材可以是学校自编的特色教材或省重点教材,也可以是其它优秀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3、申报课程应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在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且相关的课程简介、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课程考试考核办法等已经上网或已经具备上网条件;
4、申报课程应有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跟踪学科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
5、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有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应有具体的实验内容、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材料,有组织方式并列入培养方案;
6、申报课程所在二级学院(部)应保证其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的条件。
第五条
步骤
1、教师申请。由课程负责人填写《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交所在二级学院(部)。
2、二级学院(部)初审。二级学院(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初审,向学校提出推荐意见,每个二级学院(部)每年推荐门数一般是
1~3门。
3、学校评审。学校教学委员会或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二级学院(部)推荐的课程进行评审,经主管董事长批准后正式立项。
4、根据建设成效,学校教学委员会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评选,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
第六条
时间和组织
精品课程的申报立项一般于每年
3月至
4月间进行,由教务处负责具体组织。
第三章 建设与管理
第七条
精品课程的规划、指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
第八条
课程负责人所在二级学院(部)对精品课程负有建设管理责任,应对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支持,经常督促检查并定期组织自评,对发现问题的精品课程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组织整改,同时将检查情况及时报教务处备案。
第九条
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应参照学校、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总体水平和建设进度,统筹安排课程建设资金,对课程年度检查负全面责任,并定期向二级学院(部)和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课程建设进展情况。
第十条
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
3年,校级精品课程称号有效期
3年。
第十一条
集团建立“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发布课程以及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通知等信息。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的信息发布、正常运行及相关管理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网站平台建设并提供技术支持与维护。课程负责人负责精品课程内容的维护和更新,年度更新或新增的比例不低
10%。
第十二条
集团对校级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务处组织专家主要在网上进行,对不合格的课程或存在问题的课程应及时整改,经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课程,取消“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项目称号,并停止划拨、使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课程负责人一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相关项目。
第十三条
精品课程建设期满,要根据《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进行验收评估,通过评估验收的课程,授予
“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
”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性补贴,详见《浙江财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办法》(浙财院
[2006]71号)。精品课程称号有效期
3年,满
3年复评一次,复评不合格的取消
“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
”称号。
第十四条
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在接受学校检查的同时,须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检查、评估。
第十五条
资助经费的使用及管理参见《浙江财经学院课程建设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院〔
2003〕
176号)。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以前出台的相关制度中有关条款,与本办法有冲突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浙江财经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一、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并结合公司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2、校级精品课程是在本校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公司产品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公司产品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课程建设评估与网站建设评估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课程建设评估分数占
70%,网站建设评估分数占
30%。
5、总分计算:
M=∑KiMi,其中
Ki为评分等级系数,
A、
B、
C、
D、
E的系数分别为
1.0、
0.8、
0.6、
0.4、
0.2,
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评
估
标
准
|
分值
(
Mi
)
|
评价等级(
Ki)
|
|||||
A
|
B
|
C
|
D
|
E
|
||||||
1.0
|
0.8
|
0.6
|
0.4
|
0.2
|
||||||
教
学
队
伍
20
分
|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
8分
|
||||||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
4分
|
|||||||
1-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
8分
|
|||||||
教
学
内
容
25
分
|
2-1
课程
内容
[1]
|
2-1-A
理论课程
内容设计
|
教学内容新颖,有底蕴;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
11分
|
||||||
2-1-B
实验课程
内容设计
|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教学内容
安排
|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
8分
|
|||||||
2-3
实践
教学
[2]
|
实践教学
内容与方法
|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员工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
6分
|
|||||||
教
学
条
件
12
分
|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
|
教材建设
与选用
|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员工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开列并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
7分
|
||||||
3-2
实践教学条件
|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
5分
|
|||||||
教学
方法与
手段
18
分
|
4-1
教学
方法
|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员工积极思考,发展员工的学习能力。 |
10分
|
||||||
4-2
教学
手段
|
现代教育
技术的应用
|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激发员工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
8分
|
|||||||
教学
效果
15
分
|
5-1
员工
评教
|
员工评价
意见
|
员工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 |
6分
|
||||||
5-2
课堂教学效果
|
专家随堂听课 |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员工的注意力;能给员工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
9分
|
|||||||
课程
特色
10分
|
专家依据自查报告中所总结的特色打分
|
10分
|
||||||||
网
站
建
设
100分
|
网站
质量
|
网络开通及运行情况
|
课程网站开通,运行良好。 |
20分
|
||||||
网站设计
|
网站界面友好、美观,有利员工学习。 |
10分
|
||||||||
网络资源建设
|
课程资源丰富程度
|
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上网,并有网络课件。 |
20分
|
|||||||
课程录像
|
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
20分
|
||||||||
内容更新
|
课程资源能经常更新。 |
15分
|
||||||||
利用率
|
师生互动
|
师生访问量大,互动效果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
15分
|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调研、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